鐵甲工程機械網> 工程機械資訊 > 行業 > 發展研究 | 新基建助力智慧港口跨越式發展

發展研究 | 新基建助力智慧港口跨越式發展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提出“新型基建”概念;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其中“一新”就是新型基礎設施。高層頻繁發聲,對“新基建”給予高度關注。交通運輸是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2020年8月交通運輸部印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總體目標,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建設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推進新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發展,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智慧交通發展迎來新機遇。

目前,港口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戰略資源,正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在發展方向上實現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在發展方式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智慧港口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應系統謀劃推動智慧港口建設,賦能港口行業高質量發展。

1

新基建背景下智慧港口建設方向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礎設施;二是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三是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創新基礎設施。

基于新基建三大重點建設方向,結合我國港口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提出智慧港口建設方向:

一是,通過“智慧+”賦能,做強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智能港口基礎設施,做強智慧港口“硬件設施”。

二是,利用5G、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做優創新發展,搭建智慧港口“服務平臺”。

三是,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部管理的應用,提升內部管控和技術管理“軟實力”。

2

新基建背景下智慧港口建設思路

(1)新建自動化碼頭引領智慧港口發展新局面

自動化碼頭建設是我國智慧港口發展的基礎。“十三五”期間,我國自動化碼頭建設取得了一定成就,建成投產了廈門港遠海、上海港洋山四期、青島港前灣等一批集裝箱自動化碼頭。新基建將進一步引導加快新一代自動化碼頭建設步伐,應加強頂層設計,從港口的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等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角度,系統謀劃智慧港口發展,圍繞港口裝卸設施、裝備與工藝系統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堅,將信息化技術與工業自動化深度融合,有序推動部分新增自動化碼頭設施的建設,實現港口生產運營的智能化、自動化。

(2)圍繞存量碼頭資源實施流程化系統改造

在國家嚴控圍填海政策背景下,結合岸線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推動存量傳統碼頭智能化技術改造升級,重點提升存量碼頭生產作業的流程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和全流程無人作業。其中,傳統散貨碼頭重點實現堆取料機和翻車機無人化、裝船機遠程控制和作業自動化以及皮帶機巡視自動化和智能化;傳統集裝箱碼頭通過使用自動化軌道吊、自動化岸橋、無人集卡、遠程控制岸橋等裝卸自動化設施設備,實現無人化、自動化改造。目前,天津港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已投入營運,干散貨碼頭全自動化技術解決方案已在神華黃驊港、國投曹妃甸港、華能羅源灣港等得到廣泛應用。

(3)通過數字化集成管理提升碼頭建設管理水平

推動數字化與自動化碼頭建設全業務鏈深度融合,重點開展BIM+GIS技術、三維數字化協同設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設計方案的優化,助力施工場地規劃、施工模擬,強化現場環境監測、智慧調度、物資監管、數字交付等能力,提升自動化碼頭新建項目的數字化集成管理水平和傳統碼頭流程化改造的精細化水平,提高碼頭新建改建施工管理效能。

(1)搭建港口供應鏈公共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以現代化基礎設施、終端設備為基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港口運輸業務深度融合為核心,以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為驅動,建成港口信息化基礎設施,打破行業數據壁壘,打造集港口供應鏈上下游各環節信息于一體的“互聯網+港口+業務”供應鏈公共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各信息系統間信息的互聯互通,促進港口與供應鏈、物流鏈上下游產業的有效銜接、業務協同,為智慧港口提供動態、可擴展的信息處理基礎設施和運行環境。

(2)建設港口多式聯運信息管理系統

基于5G、北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改造或新建信息基礎設施,搭建涵蓋水運、鐵路、公路和管道等重要環節的港口多式聯運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各種運輸模式之間的業務數據互通,單證自動流轉,協同作業,構建一個跨系統、多元異構、實時聯動的共享集成服務平臺,提高多式聯運的效率和質量。重點實現港區內部集卡和特殊場景集疏運通道集卡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深化港區信息、物流聯動。

(3)構建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信息平臺

以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加快平安港口建設。針對危險品貨物運輸,搭建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涵蓋企業基礎信息、從業人員培訓和資格、危險貨物作業監督、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督檢查、應急管理、在線監管執法、安全隱患預警、危險貨物作業線上審批等功能,拓展應急管理線上預警和聯動功能、與企業動態監測監控系統互聯等,實現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的共享共用、促進聯合監管,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港口危險貨物監管智能化,助推平安港口建設。

(1)優化提升港口生產作業管控系統

從企業內部管理角度出發,基于數據采集、地理信息、物聯網、視頻監控等平臺,建設集港口流機管理系統、碼頭操作系統、碼頭智能理貨系統、智能調度指揮系統、集裝箱場站系統、港口運營監控系統、智能閘口系統于一體的港口作業系統,對港口生產作業相關的船、人、機、貨、場及環境等各種生產要素全面感知,進行資源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實現碼頭生產運營組織的協同一體化,改善港口自身供給環節,全面提升港口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培育港口生態圈綜合服務能力。

(2)堅持五個數字化轉型

一是產品創新數字化。推進港口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改造,打造定制化、差異化、智能化的數字產品與服務,實現港口非實體業務流程完全數字化,并提供額外的增值性數據服務。二是生產運營智能化。推進信息技術規?;蓱?,實現作業現場全要素、全過程自動感知、實時分析和自適應優化決策,提高生產質效和資產運營水平。三是“建運養管”智能化。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人員、技術、設備、數據、管理等要素,實現建設運營養護全過程、全周期的科學化、智能化、精準化、主動式、預防性管理。四是客戶服務敏捷化。推行數字網絡營銷,實現客戶需求實時感知、分析和預測,建設敏捷響應的用戶服務體系,提升定制化服務能力。五是產業體系生態化。發揮港口樞紐作用,建設港口供應鏈數字化生態協同平臺,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數據貫通、資源共享和業務系統,提升資源優化配置和動態協調水平。

4

結束語

加快新基建發展給港口行業帶來新空間和新機遇。抓住新基建發展紅利,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在港口行業的融合應用和創新發展,一方面推動港口行業對基礎設施與裝備的創新和使用,另一方面打通港口供應鏈的信息聯接和共享,提升智慧港口發展水平和港口生產運營管控水平,實現港口智慧化建設,助推港口行業高質量發展。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相關文章
我要評論
表情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
激情五月网